溪流環境包含水域的行水區及陸域的河灘地,可同時作為水域生物與陸域生物的棲地及廊道。近年陸續於烏溪主流、貓羅溪、筏子溪、大里溪發現石虎等野生動物,顯示在流域中下游的人口密集區,人為干擾相對少的溪流是野生動物極其重要的生存環境。溪流亦是有潛力連結不同區綠地的廊道,中下游綠地散布於人口密集區內,如大肚台地、八卦台地為面積較大者,校園、田區、墓地等則為面積較小的綠地。溪流有潛力串聯分散的綠地及中上游大面積綠地,溪流與綠地的連結將構成流域內野生動物重要的藍綠網絡。
水利署第三河川局執行之「烏溪流域整體改善與調適規劃」經過大尺度盤點,提出藍綠網絡連結的關鍵位置,並於111年9月20日上午辦理小平台會議,針對藍綠連結位置的優先改善區位,即連結貓羅溪與八卦臺地的慈世排水與貓羅溪排水,進行現地勘查並探討廊道改善措施。會議共邀集本局工務課與管理課、水土保持局南投分局、林務局南投林區管理處、南投縣政府工務處、彰化縣政府水利資源處,及臺灣石虎保育協會秘書長陳美汀博士、臺灣生態學會理事王豫煌博士、荒野保護協會台中分會楊政穎及黃冠慈專員一同研商。
會議首先由計畫執行團隊說明大尺度盤點的結果及擇定優先改善區位的考量,並由水土保持局南投分局介紹動物通道案例,經現地觀察慈世排水與貓羅溪排水環境現狀後,各單位共同討論改善措施及可投入執行的措施。臺灣石虎保育協會、臺灣生態學會、荒野保護協會、南投林管處均肯定利用東西向排水連結貓羅溪與八卦台地,使石虎等野生動物可安全穿越省道台14丁的構想。水保局南投分局表示可對兩排水在台14丁以上游部分溪段進行橫向結構物低矮化處理、設置竹製坡道,並於進行監測確認動物利用情況後,再評估往上游延伸改善。第三河川局工務課表示,貓羅溪在慈世排水至貓羅溪排水之間的左岸為攻擊面,現狀左岸河灘地為河道整理培厚而產生,未來將視與林務局南投林管處亦合作之生態造林之區域效果考慮延伸河灘地至與下游河灘地相接,使左岸河灘地完整連結。林務局南投林管處亦表示,此區段現狀植被即為河灘地產生後第三河川局與南投林管處合作進行生態造林之區域,且撫育時保留一定高度的草本植物,現於造林區南北兩端架設的自動相機已證實有石虎利用。
針對排水廊道改善的工程可能需修復既有掏空的工法,臺灣生態學會及荒野保護協會呼籲需朝向自然解方來考量,除可評估施作緩坡護岸外,亦減少水泥鋪面而維持自然通透底質,具有增加生物可棲息縫隙、提升水源涵養、延緩主流洪峰、促進水文循環等許多益處,有助於提升溪流適應極端氣候的能力。荒野保護協會亦提出貓羅溪有非常多流浪動物,例如貓羅溪148縣道橋下觀察到許多人餵食,期望未來也能針對流浪動物的議題做改善。
臺灣石虎保育協會呼籲堤防、園道與水防道路等範圍夠用即可,避免過度占用野生動物僅存的棲息空間;並建議穿越台14丁的涵洞兩側可營造稍微較高的區域,提供許多野生動物偏好走的乾地,且下小雨時可作暫時躲雨之處;並建議於接近路口處設置圍網,避免動物誤入道路;而排水道接近匯流口區段需營造植被以吸引動物利用此通道。彰化縣政府則表示區排水道內保留草本植物可能引起民眾憂心蛇類侵擾住家,需與民眾溝通、深化環境教育;並提出貓羅溪排水的營造可能不易取得溪畔養雞戶認同。石虎協會說明可配合廊道連結點的改善,幫助雞舍改造、養雞戶輔導、石虎友善補助等。
經本次平台會議,各單位進行意見與資訊的交流分享後,均認為藍綠網絡的連結亟需關注與重視,並確定可針對慈世排水與貓羅溪排水的結構物進行生物廊道改善,期待未來公私協力與公公協力可實際改善溪流排水環境,為石虎等野生動物建立可安全通行之廊道,逐步建構烏溪流域中下游友善的藍綠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