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保育與地層下陷防治教育宣導-雲林地區顯著地陷區之小學為推動區。
全灌漿式水壓量測技術,傳統式水壓計安裝流程、全灌漿式水壓計安裝流程,以及現階段成果,目前於雲林縣元長國小進行長期可靠度測試。
透過蓄水至一定高度之環型水槽(外直徑為4.6m,內直徑為2.6m),將欲校正之手持式流速儀以夾具固定在水槽上方,調整流速儀之水平俯角,聯結控制器與攝影機。校正人員於操作室透過電腦系統,以低、中、高不同之轉速驅動懸臂設備進行校正(設定之流速儀校正範圍為0.3 m/s至8.0 m/s)。
粗細粒料篩分析試驗,主要目的為瞭解材料粒徑分布,通過控制材料顆粒堆積型態,設計材料的力學、水力性能和耐久性,以滿足特定工程的功能需求。
主要目的在求取土壤夯實後之最大乾密度與最佳含水量。
天花湖水庫打鹿坑堰設計,比照鳥嘴潭攔河堰不影響生態及景觀,並以農業共同取水及優先供水,待後龍溪有多餘水量,才由打鹿坑堰取水至天花湖水庫蓄存,提升供水韌性、氣候變遷調適能力。
將欲校正之旋杯式流速儀安裝在檢校台車下方,斷面均勻且蓄水靜止的直線水槽內(水槽全長120m,流速量測段長度為65 m,設定流速儀安裝於水面下方30公分),操作人員於控制室無線遙控方式,以數種穩定的速度驅動校正台車(實驗室設定之流速校正範圍為0.3 m/s至6.0 m/s),來執行旋杯式流速儀校正工作。
【民視即時新聞】淡水河是緊臨都會的「城市之河」,有"島都之河"的美名,今天水利署特別舉辦新書發表會,邀請專家學者一同出席,探討淡水河豐富的百年歷史。
防洪構造物水槽基礎試驗及水槽自動化精進試驗,模型用砂預計採用中值粒徑為0.29mm、0.88mm及0.50mm的石英砂,假設主要縮比為1/100,試驗完成後利用iTwin軟體,使用單眼所拍攝的影像建模成3D模型,不同位置、角度照相展示沖淤結果,另還有丁壩沖淤變化之縮時攝影。
我們這次的「頭社泥炭地種水保土基礎調查及小型試驗成果分享會」,由分署長親自主持,特別邀請了專家學者、民間單位還有在地鄉親一同來參與。現場除了有綜合座談、民眾提問交流外,也有精彩的成果海報展示。最後,別忘了要一起留下我們的精彩合照,為今天的活動畫下完美句點!
作為肩負水資源永續發展重任的水利人,我們每天與水為伍——從流域治理規劃、河川整體整治,到營造水與綠共融的環境,並積極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推動韌性水利建設。為結合實務上的專業推展與內部多元溝通,本分署舉辦「水映心聲」短影音創作活動,鼓勵同仁透過創意視角與生活觀察,詮釋水利工作的價值與水所承載的情感。在活動中,水利規劃分署同仁發揮創意,以水為載體,結合個人情感與工作日常,創作出兼具巧思與深度的精彩作品。
三百多年前先民在二水開鑿八堡圳,引濁水溪的水灌溉農田,開鑿過程中一直無法將水導引至正確的方向,傳說有位林老先生傳授了石笱工法,方能順利引水,灌溉農田;石笱也稱為「籠仔篙」,它利用籐、紮木或竹條製作成圓錐形籠子,在填入石塊,將石笱推疊安置於河中成為水壩,用以引水入田,八堡圳成功引水後,灌溉了彰化平原,稻作產量越居全臺第一,成為臺灣穀倉。本工作坊特邀石笱工法之耆老,進行石笱之實作教學,並讓學員親自體驗石笱製作過程,編製高約4台尺 (約1.21m)之縮比石笱,瞭解石笱歷史文化,激發其他可能應用之創意工法。
水規分署112年業務宣導廣告
傳統排水治理及改善工程雖能逐步提高排水之防洪標準,然所需經費甚鉅且耗時數年,無法短時間內解決民眾淹水之苦。為儘速改善淹水問題,透過與地方民眾深入溝通、協調,導入在地滯洪新觀念,利用易淹地區周邊農田加高作為暫時蓄洪空間,讓土地共同承擔與吸納洪水,以提升土地耐淹程度,降低淹水機率。
為促進縣市政府的執行夥伴、規劃人員以及所有關心水環境的民眾對「水環境改善整體空間發展藍圖規劃」精神與架構之認識,水利規劃分署特別製作藍圖規劃介紹短片,讓大家更進一步了解藍圖規劃!從而一起投入~為這塊土地一同找回河川和海岸的生命力。
讓我們沿著新店溪畔,從水源、梯田、聚落、交通及小土地公廟漸進的方式,回顧過去居民從水延伸到生活的常民文化。
水規分署邀請到了大家都熟悉但從未見過本尊的前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今為中央氣象署)鄭明典局長蒞臨演講,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經驗的局長,6月7日來與我們分享現今極端天氣及氣候變遷對我們的影響。
本分署自111年~112年進行第1次生態固定樣站調查,調查成果涵蓋全國北中東區及南區共計250個樣站,調查類群包含魚類、蝦蟹類及水生昆蟲等,藉以作為推動水域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資料,於113年7月4日將這些珍貴的水生昆蟲標本捐贈給國立中興大學昆蟲系,成為學術研究的重要資源這批標本共計有3,799瓶,標本瓶標示編號並浸泡在70%酒精中保存,供未來學界廣泛應用。
水知仲夏-蟲林祭親子環境教育活動
為促進各縣市政府及承攬團隊等相關單位對「水環境改善整體空間發展藍圖規劃」精神與架構之認識,及提升參考手冊之完整性及可行性,爰公開上架閱覽,俾廣納各方經驗及建議,作為後續編修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