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計畫緣起

蘇澳地區地勢低窪,逢豪大雨即易淹水。民國99年梅姬颱風期間,東北季風共伴效應造成高強度、長延時降雨,導致嚴重水患。為改善水患,本分署於民國100年進行蘇澳溪治理規劃檢討,宜蘭縣政府評估分洪隧道具迫切性,遂研提「蘇澳溪分洪工程計畫」並報請中央經費。行政院於112年3月2日原則同意辦理,並於同月16日召開推動會議,決議由第一河川分署代辦分洪道工程,水利規劃分署負責水工模型試驗。

計畫目的

以再現梅姬颱風規模降雨(約24小時1,084毫米、48小時1,333毫米)狀況,蘇澳溪主流堤防不溢淹,並降低水位,減輕淹水災害,豪雨時排除上游泥砂,減緩中下游及蘇澳港淤積。分洪工程主要設施包括分洪隧道、攔河堰、分洪堰及出水工,分洪工程主要目的攔河堰Q200分洪170 cms、分洪隧道Q200分洪690 cms,分洪工程位置如圖1。

 

圖1 分洪工程位置圖

圖1 分洪工程位置圖

主要工作內容

  1. 試驗縮尺比例為1/60。
  2. 供迴水控制系統整合,建造河道模型與壓克力模型檢測。
  3. 依據設計圖說進行水工模型試驗,檢核是否達到設計分洪目標(如圖2、圖3)。
  4. 執行各重現期條件下的水工模型試驗。

計畫預期效益

  1. 提供規劃設計及施工單位試驗數據,提升工程設計精度與安全性。
  2. 驗證分洪設施達到規劃效益,強化整體治水效能。

圖2 分洪堰入口段及攔河堰上游清水試驗流況

圖2 分洪堰入口段及攔河堰上游清水試驗流況

圖3 蘇澳溪分洪堰及分洪隧道水工模型

圖3 蘇澳溪分洪堰及分洪隧道水工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