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計畫緣由

受到極端氣候與氣候變遷影響,110年百年大旱時,桃園、新竹為減量供水,苗栗、臺中均進入分區供水,大幅增加苗栗地區及整個中北部區域之枯旱供水風險。確保中北部區域具備穩定且自主的水源,已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

隨著產業園區的陸續建設,桃竹苗地區已逐步形成高科技產業聚落廊帶,政府於113年積極推動「桃竹苗大矽谷推動方案」,方案內容涵蓋產業園區開發、快速道路興建等公共建設,目標是全面優化桃竹苗地區的產業發展環境,為因應未來產業用水需求大幅成長。

目前苗栗地區水源由永和山與鯉魚潭兩座水庫供水,而新竹地區部分用水需仰賴桃園石門與苗栗永和山水庫調度。隨著「桃竹苗大矽谷推動方案」推展,產業用水需求持續上升,不僅提高永和山水庫的供水壓力,也對整體區域水資源調配產生挑戰。另一方面,臺中地區高科技產業快速擴張,增加鯉魚潭水庫的供水需求,使其未來能調度苗栗的餘裕逐漸縮減。

因此,為提升抗旱韌性、氣候變遷調適能力、滿足產業發展用水、減輕既有水庫供水壓力,經多年審慎評估後,以新建天花湖水庫(如圖1)為最佳方案。


圖1 計畫位置圖

圖1 計畫位置圖

計畫目的

  1. 在不影響既有用水權益與生態基流量下,增加每日26萬噸水量。
  2. 強化區域水源整體調度韌性,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益,滿足區域用水需求,並減輕鯉魚潭水庫及永和山水庫供水壓力、降低枯旱缺水風險發生機率。

主要規劃內容

本水庫計畫所需用地包括水庫大壩及附屬工程、攔河堰工程及引水路工程,主要工程內容包括:

1. 大壩及附屬工程

天花湖水庫大壩位於後龍溪支流沙河溪上游的河谷中,行政區域屬苗栗縣頭屋鄉飛鳳村,水庫有效容量約4791萬立方公尺,大壩採不透水心牆分區型滾壓式土壩設計,壩頂高程105公尺、壩高約65公尺、壩頂長度約294公尺,總填方量約191萬立方公尺,溢洪道為無閘門控制之自由溢流鋸齒堰,另含施工導水、設施永續、取出水工等工程(如圖2)。

圖2  天花湖水庫大壩及附屬工程布置圖

圖2  天花湖水庫大壩及附屬工程布置圖

2. 攔河堰工程

本水庫之水源主要來自打鹿坑攔河堰,此堰址位於後龍溪中游公館鄉國光橋下游約1公里尺處,引水量為22~25秒立方公尺,部份水量供穿龍圳灌溉使用,餘裕水量則經引水路工程送至天花湖水庫蓄存運用,工程內容包括堰體(溢洪道)、排砂道、進水口、魚道、堤防、沉砂池、穿龍圳導水路及打鹿坑污水截流管等(如圖3)。

圖3 打鹿坑攔河堰及附屬工程平面布置圖

圖3 打鹿坑攔河堰及附屬工程平面布置圖

3. 引水路工程

本計畫之引水路由3座隧道、2座跨河渡槽橋梁及1段銜接水工所組成,全長約9.7公里,引水路設計輸水能力為20秒立方公尺(如圖4)。

圖4 天花湖水庫計畫引水路工程布置圖

圖4 天花湖水庫計畫引水路工程布置圖

計畫效益

  1. 增供每日26萬噸水量,滿足苗栗及中北部未來產業與民生用水需求。
  2. 降低枯旱缺水風險,提升區域抗旱與氣候變遷調適能力。
  3. 減輕永和山、鯉魚潭水庫壓力,強化跨區水資源調度。
  4. 改善苗栗縣自來水普及率,保障公共衛生與用水安全。
  5. 促進地方產業發展與社會經濟繁榮,兼顧生態保育與居民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