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緣起
行政院於民國 110 年核定「臺灣各區水資源經理基本計畫」,作為至目標年 125 年水資源經理參考藍圖,並函示應每 5 年滾動檢,
以符合環境變遷及社會發展需求,確保供水穩定及強化韌性。自經理計畫核定迄今完成及核定許多水資源重要設施(如鳥嘴潭人工湖、西部廊道供水管網、石門水庫至新竹聯通管),於水資源管理面及制度面亦有所突破。
本計畫將延伸目標年至130年,並考量氣候變遷(情境AR6)及風險管控等,研提氣候變遷水資源風險評估報告及各區水資源經理基本計畫草案,作為區域水資源建設基本藍圖。
為探討氣候變遷對區域水資源之影響,並持續掌握產業發展情勢來修訂用水供需,提出在氣候變遷情境下對於設施、系統及供需之風險因應策略,並探討該水文情境下水源設施供水能力之差異分析,研提因應氣候變遷情境之經營管理調適策略。
計畫目的
(一)滾動檢討產業發展情勢掌握地區用水動向
110年臺灣各區水資源經理基本計畫已研訂各地區最新用水供需圖,惟近年來產業發展瞬息萬變,新增用水需求多為高科技產業,其特性為用水量大且開發期程短。新增產業用水將廣泛蒐集用水資料、重要已開發用水計畫書差異分析審查結果、經濟部水利署用水計畫資訊系統中用水計畫資料及自來水公司之供水同意文件資料及國土計畫中規劃之產業用地用水等,將納入用水供需評估。
(二)運用氣候變遷情境評估水源潛能可靠度
110年臺灣各區水資源經理基本計畫已建立各水源控制點入流量推估式,並利用各水源系統水源運用模式分析主要水系水源潛能,本計畫將以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NCDR)之IPCC AR6降尺度雨量資料,檢討主要水系水源潛能及水源設施供水能力之差異變化,以作為風險評估之基礎,分析氣候變遷情境下之水資源風險。
(三)盤點供配水設施健全度提高備援能力
因應氣候變遷情境研擬調適策略,除探討水源設施供水能力是否滿足用水需求外,另包括淨水場、原水管線、自來水管線等供配水設施是否健全,亦為影響供水穩定性的重要因素。因此,供配水設施健全度著重於備載容量之評估,包括淨水場出水能力、濁度處理條件及重大輸送水幹管是否具有第二供水迴路等,將為檢討重點。
(四)組合多元調適方案精進水資源經理策略
為強化氣候變遷調適能力,以110年臺灣各區水資源經理基本計畫所提水資源方案為基礎,再依風險評估結果擬定多元水資源調適方案。沿續110年所提「開源」、「節流」、「調度」、「備援」、「管理」5項水資源經理策略,再配合經濟部水利署所提「流域整體經營管理」、「打造西部廊道供水管網」及「強化科技造水」等3項經營主軸來研提強化作為,方案重點在於強化流域整體經營管理、強化區域水源調度與供水韌性以及開發再生水及海淡水作為產業區第二股水源等。
主要工作內容
本計畫為2年計畫,預計執行至114年底,整體工作項目如下:
- 基本資料蒐集與分析
- 現行政策及方案蒐集分析檢討
- 主要水系水資源利用分析
- 水資源供需評估
- 水資源中長程供水初步評估
- 氣候變遷情境設定及風險評估
- 區域水資源風險評估
- 區域水資源風險因應方案與風險管控
- 水資源經營管理調適策略研擬
- 區域氣候變遷報告研擬
- 水資源經理基本計畫草案研擬
計畫預期效益
113年
- 更新基本資料,推估未來發展趨勢。
- 盤點現行政策、檢討多元水資源方案。
- 推估重大水系供水潛能
- 各地區供需圖檢討修正
- 水資源經理策略及重大實施方案
114年
- 瞭解氣候變遷情境下各水源設施供水能力之差異影響
- 確認氣候變遷影響之區域水資源缺水風險
- 擬定水資源風險調適策略
- 完成區域氣候變遷報告及水資源經理基本計畫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