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川治理規劃與計畫政策推動
河川治理規劃與計畫書圖文件製作格式
水利署「辦理河川治理規劃及治理計畫書圖文件製作格式」自108年函頒迄今過程中歷經水利署逕流分擔、流域調適、民眾參與及溝通…等重要法規及計畫公告與推動。爰此,有必要參考以上內容與結合使用者意見滾動修正書圖文件製作格式規定。本分署邀集相關河川分署、專家學者等人員,期間歷經15次相關工作、研商會議討論修正後,完成「河川治理規劃及治理計畫書圖文件製作格式(114年修正版)」並由水利署於114年9月正式函頒。修正重點項目如:(1)治水對策爭議及無法達成共識河段,短期治水可由多元治水調適因應。(2)民眾參與應注意事項與可辦理形式。(3)跨河構造物的檢討方式。(4)相關劃設原則參考圖說(圖1)。(5)公告圖籍(圖2)改為地形套匯為底圖、加上折點座標與製作一覽表。(6)新增空拍影片應展示內容及其圖例規定(圖3)。(7)相關表格修正與範例說明…等。

圖1 劃設原則參考圖說(以主、支流銜接為例)

圖2 公告圖籍改由地形套匯並加上折點編號

圖3 新增空拍影片應展示內容及其圖例規定
海岸防護整合規劃通盤檢討與防護計畫政策協助推動
防護區劃設滾動檢討
各一、二級海岸防護計畫,已由內政部於民國109、110年陸續公告實施。隨後,本分署配合內政部上位計畫-「整體海岸管理計畫第一次通盤檢討」內容(民國114年公告實施),將「因應氣候變遷情境調適策略」課題正式導入防護整合規劃參考手冊內容中並修訂相關暴潮溢淹潛勢區劃設原則。未來各海岸防護計畫擬定機關辦理海岸防護設施檢討時除了進行防護設施現況的功能檢討外,亦須另外考量氣候變遷情境下,海象增量可能造成的堤體安全弱面段進行系統性的檢討(表1),最後據以將氣候變遷情境下暴潮溢淹潛勢範圍(圖4)納為防護計畫之陸域緩衝範圍,並訂定防護區內禁止與相容使用管理事項,確保區內土地利用管理。
表1 氣候變遷情境下○○海堤越波量檢核表(範例表)


圖4 氣候變遷情境暴潮溢淹水深分佈(以雲林為例,非實際公告成果)
氣候變遷海象增量成果應用
為確保相關科學資料來源一致性,海岸防護氣候變遷相關數據建議優先參考國科會TCCIP「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內加值應用資料。然因潮位具相當空間變異性,且該平台內資料不易於防護計畫直接使用。本分署藉由合作協議平台依需求取得客製化資料-50年重現期特定點位增量,並進行全台海岸防護水位變化檢討(圖5)與氣候變遷暴潮偏差改變率計算(圖6),供未來各「海岸防護整合規劃通盤檢討」參考依循。

圖5 現況、氣候變遷情境下防護水位參考值(一級海岸)

圖6 氣候變遷情境下各區50年重現期暴潮偏差改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