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台美技術交流合作

臺美水資源技術合作始於 1987 年,由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與美國在臺協會共同簽署「臺美水資源發展技術支援協議」(原名「水壩設計施工之技術支援協議」),合作範疇涵蓋附錄 1 至附錄 8,其中以第 6 號附錄及第 8 號附錄最為關鍵,分別聚焦於水庫壩工及相關工程技術協助,以及河川復育與輸砂管理技術之發展。多年來,雙方透過技術審查、數值模擬、專業培訓與經驗交流,在水庫大壩設計施工、營運維護、水資源永續利用及輸砂治理等領域,均已累積豐碩成果(如圖1)。

自 1988 年起至 2025 年,臺美水資源合作已逾 30 載,歷經從美方協助臺灣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到近年臺灣亦逐步與美方分享水資源治理經驗。雙方合作足跡遍及石門、寶山第二、鯉魚潭、湖山、曾文、南化、牡丹等水庫,由早期技術指導逐漸轉向深化交流與共同研究,攜手面對氣候變遷挑戰。

為延續既有基礎並配合 2024 年修訂之第 6 號及第 8 號附錄工作範圍,2025 年計畫將持續深化雙邊技術合作,除辦理國際論壇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交流,亦將安排美方專家來臺進行技術諮詢與行程交流,推動專業能力與資源共享。值得一提的是,2025 年第 38 屆臺美水資源技術合作年會將於 10 月 9 日盛大舉辦,持續引領臺美雙方在水資源管理與技術創新上的合作,並共同提升因應氣候變遷挑戰之能力。 

圖1  2025美國墾務局專家來台現勘與技術交流照片

圖1  2025美國墾務局專家來台現勘與技術交流照片

國際交流合作

國際水週-國際論壇辦理分論壇

「2025臺灣國際水週分論壇」將於 114 年 10 月 28日至 29 日假臺北南港展覽館 1 館 舉辦(圖2),由經濟部水利署規劃,水利規劃分署承辦,論壇主題為「智慧流域.AI領航」,呼應 SDG6 潔淨及衛生水資源目標,聚焦人工智慧(AI)、大數據與物聯網(IoT)於水治理的應用,期望提升水情監測、風險預測及決策效率,推動水治理由「被動應對」邁向「主動預判」,並由點狀工程進一步走向系統性規劃。

論壇規劃多場專題演講與綜合座談,將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與業界代表共同參與。論壇形式包含專題演講與現場問答,促進跨領域知識交流與經驗分享,議題涵蓋智慧水務、流域治理、輸砂管理及氣候變遷下的永續調適。除論壇活動外,展會期間亦辦理新技術發表與商機媒合,協助我國業者拓展國際交流平台。

藉由此次國際論壇及展覽活動,期能推廣臺灣水利治理經驗,結合國際前瞻技術與資源,打造兼具韌性與永續的水治理藍圖,深化臺美及全球水資源領域的合作互動。

圖2  2025臺灣國際水週分論壇

圖2  2025臺灣國際水週分論壇

未來方向

本分署將透過國際交流合作,善用臺灣累積數十年的水利技術與實務經驗,作為推動交流與教育訓練的重要基礎,進一步擴散臺灣水利成果,並提升國內水利部門於國際舞臺上的能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