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道風險課題之策略與措施
1. 河道淤積與疏濬
八掌溪河道方面目前已無列管堤段,經113年凱米颱風後重新辦理大斷面測量,八掌溪計畫流量採用100 年重現期距洪峰流量,水理因素演算成果未達保護標準經盤點後共計11處缺口,屬八掌溪瓶頸急要段,應設置及加高堤防避免溢淹危險;如有涉及結構物(橋梁或固床工),應配合跨河構造物一併檢討及實施定期辦理構造物安全檢查。
2. 加強構造物安全巡檢
常時應加強對構造物安全的巡檢,一旦發現橋樑或橋墩基礎等問題,應儘快進行修復或加強基礎保護。
3. 智慧監控系統維護
在透過工程手段對橋樑進行改善前,颱洪期間仍有受災之風險,建議透過非工程手段,例如:增設水位站、智慧水尺或淹水感知器,提前掌握橋樑及鄰近河況,即早進行預警性封橋或加強橋樑出入口管制。
(二)土地洪氾風險課題之策略與措施
1. 氣候變遷風險韌性調適
近年來,氣候變遷頻繁引發超過現有防洪設施保護標準的降雨事件,傳統防洪工程已無法應對這些衝擊,因此過去仰賴河川或排水系統承納洪水的思維應該改變為「由水道與土地共同承納洪水」,維持水道治理的永續性。由於八掌溪流域內有大量農業用地及農塘,可以考慮採取非工程手段的在地滯洪策略,將土地洪氾管理納入流域集水區土地使用規劃,引入逕流分擔和在地滯洪的新觀念,使土地能夠共同承擔和吸納洪水。
2. 民眾防減災學習及調適
面對極端氣候事件,堤防高度無法無限制增加,建立高效的預警機制,結合科技創新和社區參與,才能從根本上提升社區應對洪水和其他水災的能力,實現可持續的防災目標,故防災社區可有效減少氣候變遷帶來的風險,保護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方為對於氣候變遷之韌性調適。藍綠網絡保育課題之策略與措施
3. 海岸災害風險因應
好美里曾擁有號稱嘉義縣最美麗的沙灘,退潮時寬達五百公尺,但因北邊進行抽砂造陸(布袋海埔新生地),砂源嚴重流失,漲潮幾乎看不到沙灘,海浪直逼海堤,危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經五河分署興建突堤穩住砂源,減緩海岸線退縮。好美里海堤線目前尚為行政院專案列管之侵淤熱點海岸段,為穩定岸線促使沙灘回淤,應規劃辦理養灘作業。
(三)藍綠網絡保育課題之策略與措施
1. 關注物種
八掌溪多有重要生態保育區,其中八掌溪中段重要野鳥棲地,因八掌溪河床遍生甜根子草及蘆葦等草叢,山麻黃、血桐、構樹、相思樹、苦楝等,故為高蹺鴴最佳庇護所;頭前溪流域支流牛稠埔坑溪沿岸有諸多數林分佈,為保育類諸羅樹蛙潛在棲地,主要熱區位於牛稠埔坑溪國道3號高速公路下游;八掌溪口重要濕地內有黑面琵鷺,主要棲息在台17 嘉南大橋西側沙洲及更接近河口的淺灘。
2. 藍帶與綠帶之連結
水岸生態豐富性受河道水質、堤岸結構、河相型態及複層植生所影響,如:堤岸結構冷硬、孔隙不足,部分河段坡度變化大,生物難以通行或棲息;水流湍急,水下生物無處安藏,易隨水流排往下游出海口,遠離原生長環境;而河岸周圍外來種植物問題或以追求景觀效益為主之植生,無複層的景觀草坪、數大為美的沿岸統一樹種等狀況,植生豐富度不足無法吸引多元生物覓食棲息,生態傳導及繁衍力也隨之減弱。因此水岸生態環境議題並非單指加強綠化而已,而是需要從多方面併進處理,才能改善現況。
3. 外來入侵種處理
八掌溪流域外來種入侵問題已日漸嚴重,環境不見得適合本土物種棲息,外來物種便有機可乘,形成穩定族群,甚至壓縮本土物種棲息空間,後續可透過獎勵移除計畫或是透過管理方式,河岸周邊施工時於施工區域階段移除強勢外來種,或種植適生原物進行綠化,避免栽園藝培種與堤防周邊重複之樹種,增加植被多樣性;藉以減少外來種面積之擴張機會,增加原生物種競爭力。
4. 水岸生態廊道改善
生物的生態廊道,可分橫向生態廊道(濱溪廊帶、高灘地、堤防護岸)與縱向生態廊道(河川順向上下游空間)及水域空間等,需保持暢通,給予生物有往返迴溯的生存機會。八掌溪主流及支流赤蘭溪多有攔河堰及固床工,縱向生物廊道亦不連續,橫向生態廊道部分,基於防洪安全,需設置較高的混凝土護岸或堤防,但對於生物而言,高聳護岸或堤防則不易跨越,造成橫向廊道之不連續。
(四)水岸縫合課題之策略與措施
1. 結合水岸特色之縫合串聯
目前八掌溪水系周邊已規劃多條自行車道,除河道兩岸堤防,嘉義縣市及臺南市政府等單位,為活化地域休閒旅遊,也規劃了多條自行車道。然而堤防自行車道系統與自行車道系統之間,並無完善串接機制,導致單車騎士不易進入河川區域。建置自行車路網並結合地區文化特色,自行車沿線行經之處亦可作為重現水文化之水域營造潛在節點,未來可更加完善八掌溪流域自行車道系統之建置,形塑完整遊憩軸帶。
2. 水資源利用之調適
水資源管理涉及民眾生存、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有效的水資源管理可以確保穩定和可靠的供水,滿足居民、工業和農業的用水需求,近期台積電設廠嘉義科學園區,為避免民生及農業用水受影響,提昇區域供水穩定,水資源之提供利用效率及有效之水資源管理為本流域之一大課題。
3. 流域高汙染源水質改善
八掌溪流域嘉南大橋河段屬輕度污染,厚生橋及八掌溪橋河段達中度污染,而軍輝橋、五虎寮橋及觸口橋等河段皆為未(稍)受污染。主要水質改善手段係減少汙染源進入河川中,而除加強污染源查緝外,亦包含建設污水下水道、污水截流、畜牧業廢水管理等計畫。因此,為了改善八掌溪流域河川水質,建議於平台中協調各單位推動共同凝聚及討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