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整體改善計畫應均須落實資訊公開與民眾參與, 應著重雙向溝通與利害關係人之多元交流,以尊重地方發展策略為主軸, 促使流域管理單位與地方意見領袖、相關民間團體、社區民眾建立互信關係, 有效形成共識、解決相關問題,創造多贏,避免非理性抗爭,是目前公共事務決策程序趨勢。
推動之議題方向及獲取共識,如在地滯洪、承洪韌性、藍綠網絡保育策略與行動、水環境營造、埤塘文化與環境教育等相關議題,針對相關利害關係人進行拜訪諮詢(廣泛含括第五河川分署、臺南市政府及區里辦公室等公部門、在地學校、在地社區、在地產業、民間團體、專家學者等),透過與當地村里長、NGO/NPO團體的訪談、現勘,平台會議,了解在地需求,以進一步瞭解流域內關注的議題,有效凝聚整體改善調適之課題願景目標及後續策略措施研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