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海岸侵蝕防護相關問題中,地形變遷趨勢預測、防護策略擬定及策略效益評估等均為重要執行作業,而「數值模式」乃為各環節執行之重要倚賴工具。透過可靠的模擬作業能夠提升策略之成功率,並瞭解執行策略對未來整體環境衝擊影響及其工法成效。海岸地形變遷之機制包含許多物理因子影響(波浪、潮流、漂砂…等),該變遷現象模擬乃為非常複雜之課題。因此,於此物理問題基礎下,數值模式工具之擇選與測試乃重要工作。
計畫目的及預定目標
(一)計畫目的
透過相關數值模式資料蒐集、計畫區域相關背景測量資料分析及沙洲防護資料蒐集、地形變遷相關物理模型試驗資料蒐集,進行 SRH-C 校驗 (物理模型及實際案例) ,並將長、短期資料以 SRH-C 模式模擬沙洲流失防護策略措施,探討水動力及地形變遷特性,研提後續防護策略措施模擬規劃與建議,並提出 SRH-C 模式精進建議。
(二)預定目標
瞭解SRH-Coast模式模擬能力、與其他模式差異及可持續精進之處,亦將SRH-Coast應用於國內實務海岸案例進行沙洲變遷推估,及改善工法應用於沙洲流失防護之成效評估。
計畫方法
水利署與美國墾務局共同合作開發SRH-Coast模式中相關模組分別為水動力模組及泥砂模組,可模擬波浪、潮位、水流及輸砂運移狀況等現象,本計畫,以SRH-Coast模式與實測資料驗證瞭解SRH-Coast模擬能力,並探討可持續精進之處。此外,將SRH-Coast應用於國內實務海岸案例進行沙洲變遷推估,及彙整台灣西南沙洲實施改善策略資料,針對防止沙洲灘岸流失整體防護計畫的相關策略措施模擬,除增加SRH-Coast驗證案例與模式精進建議外,也提供沙洲流失整體防護計畫策略措施建議。
計畫範圍
雲林至台南沿海地區之沙洲(如圖1)。

圖1 研究範圍之網格配置及水深地形模擬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