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為因應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降雨與複合型災害風險,經濟部水利署自110年推動「中央管流域整體改善與調適計畫」,以提升全國重要流域的防洪韌性與調適能力。該計畫導入風險管理概念,透過治理率提升、逕流分擔、土地承洪與自然解方等多元作法,進行系統性流域治理。
本計畫「中央管流域整體改善與調適計畫執行成果追蹤與精進策略研提」為後續政策盤整之關鍵環節,旨在檢討本期中長程計畫執行成果,評估策略效益與制度推動瓶頸,並據以研擬116至121年下一期中長程計畫。藉由制度面、工程面與社會參與機制的整合,建立具前瞻性、韌性及適應力的治理藍圖,持續推動中央管流域整體改善與調適工作之延續與精進。
計畫目的及預定目標
(一)計畫目的
本計畫旨在全面檢討110至114年間「中央管流域整體改善與調適計畫」之執行成果,分析其治理效益與制度推動情形,並參酌國內外流域調適策略趨勢,研提下一期(116至121年)中長程計畫之精進方向與具體作法。藉由資料統計、制度檢討、關鍵議題研析及平台研商機制,促進跨機關協調與社會參與,強化整體流域調適治理能力,作為政策延續與資源投入之依據。
(二)預定目標
本計畫預定目標為系統性檢討並彙整110至114年間中央管流域整體改善與調適計畫之執行成果與效益,釐清實務推動過程中所面臨的關鍵問題與制度障礙,並參酌國內外流域治理趨勢,研擬116至121年中長程計畫之策略主軸、工作項目、效益指標與經費配置,進而建立跨期政策銜接邏輯,作為未來計畫推動之基礎與依據。
計畫方法
本計畫採多元方法進行,首先透過國內外流域調適策略文獻與案例蒐集,掌握治理趨勢與政策發展方向;其次,系統性彙整並分析110至114年間中央管流域整體改善與調適計畫之執行成果,搭配統計資料、治理指標與成效評估,檢視計畫推動現況與瓶頸。另透過關鍵議題研析及流域研商平台召開,蒐集中央與地方、民間與學界多元意見,形成政策討論基礎。最後,據以研擬116至121年中長程計畫草案,提出具體精進策略與效益評估,建構具延續性與可執行性之政策推動架構。
計畫範圍
全國包含水利署及各河川分署相關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