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108年執行目標:保育新生活主題確立

民國年(月份) 主題/內容
108年(3 – 4月)
● 社區生態復育與推廣/地點:屏東縣牡丹村社區活動中心
辦理活動的目的為恢復及保護社區的自然生態系統,並期待透過此次相關生態復育和推廣等宣導,提高居民對生態環境重要性的認識。
108年(5 – 8月)
➤ 屏東縣牡丹鄉牡丹社區-生態復育
● 牡丹社區組織確認及環境盤點/地點:屏東縣牡丹鄉牡丹活動中心
透過本分署對社區的拜訪和深入溝通後,牡丹社區表示願意加入防災保育社區計劃。村長及村幹事也充分理解並支持防災保育的理念,認為此活動不僅 對社區的長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有助於提升社區的防災能力和環境保護,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和可持續性的生活環境。

 

109年執行目標:保育新生活執行藍圖及願景討論

民國年(月份) 主題/內容
109年(4-5月)
● 水庫集水區生態檢核及低衝擊開發介紹
此次宣導內容主要為水庫集水區生態檢核及低衝擊開發(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推廣。透過實際社區的施行案例,讓社區民眾瞭解LID的概念及效益,將水質改善及景觀美化結合到生態旅遊規劃及社區營造為目標,預計藉由本次課程讓民眾提升改善社區環境之意願,並改變其對集水區保育及工程施行的觀念,有效達成社區自主執行及管理。
109年(6 – 7月)
➤ 規劃110-112年之執行內容及預計拜訪之社區組織
➤ 跨域團隊整合:農耕、生態、土砂防災等
● 屏東縣牡丹鄉牡丹社區-荒野協會
● 生態環境保育維護/地點:屏東縣牡丹鄉牡丹村社區活動中心
本次教育訓練邀請荒野保護協會共同規劃課程,並由臺南分會黃嘉隆會長擔任課程講師,主題為生態環境保育維護,藉由生態保育及環境改善兩大面向,讓社區民眾瞭解如何透過在地水質與環境改善,減少水庫集水區的污染,並結合在地豐富的生態,成為社區特色資源。

 

110-112年執行目標:保育新生活社區深耕與推動

民國年(月份) 主題/內容
110年(5 – 9月)
● 生態環境解說培力/地點:屏東縣牡丹鄉牡丹村活動中心
本分署於民國109年開始進行封溪護水活動,結合生態保育及環境改善,透過初探社區的解說培力、推廣生態環境、以良好的生態及水資源環境為基礎、減少水庫集水區的水質污染等方向,透過訓練與共同檢視環境的方式,推廣參訪導覽為主的生態觀光旅遊,並使鄰近景點成為社區亮點。
● 牡丹水庫營運管理及牡丹保育新生活社區案例分享/地點:牡丹水庫管理中心
水庫經營管理主要目的為減少土砂入庫以延長水庫壽命,當颱風或豪雨來臨時視集水區降雨情況調節放流量及調控水庫水位,以維護壩體安全並配合防洪操作進行放淤作業,定期辦理清淤工作以維持有效庫容,此外也持續與地方溝通配合集水區保育和依地方需求辦理周邊環境改善,並推動綠能設施。
透過宣導課程逐步推廣社區參與水源保育活動,讓社區居民藉由課程內容了解居住環境改變時,自主參與水源保育之重要性,藉以鼓勵更多社區主動推行既有森林復育,維護生物多樣性及環境自然樣貌。
110年(10月)
● 成果座談:水源保育與永續發展回顧與展望/地點:屏東縣怡灣渡假飯店
針對本年度計畫執行成果做課程經驗分享;會議中亦進行各組討論,由社區人員分享社區推動執行所遭遇到的問題及困難,也盤點各社區既有的特色及地方歷史人文,探討如何結合環境特色與社區防災保育。並針對各社區提出的問題進行答覆,盼能增進民眾對社區環境以及對水源保育的認知,了解如何從生活中實踐水源生態保育及推動,漸進式地推動社區水源環境改善,也可讓居民達到改善水質保育及謀生經濟的雙贏局面。
● 社區觀摩:牡丹文化與生態保育推動與地方創生/地點:屏東牡丹鄉牡丹社區
牡丹社區是本分署108年成立的防災保育社區之一,雖然社區剛邁入第三年,但是執行成效良好,社區向心力充足,充滿在地特色。透過村長的導覽解說及環境介紹,加深嘉義縣阿里山鄉達邦特富野社區及高雄市燕巢區金山里社區對於牡丹村的歷史文化及生態環境保育之認識,牡丹村社區將在地觀光及產業結合之作法,可作為各社區未來推展的參考。
111年(3 – 4月)
● 溪流生態復育/地點:屏東縣牡丹鄉牡丹村活動中心
提升社區民眾的參與意願及對河川生態保育的重視,讓大家更深入了解魚類生態物種的多樣性。民眾普遍反映,這些活動不僅增加了他們對生態保育的認識,也激發了他們對低碳永續經營的熱情,使社區持續朝著生態與低碳永續發展的方向邁進。
111年(8月)
● 牡丹鄉生態水源保育/地點:屏東縣牡丹鄉牡丹國中
以環境保育及復育水質生態為主軸,配合牡丹鄉公所舉辦之牡丹鄉鄉運活動,利用有獎徵答方式,增加一般民眾及學童參與活動意願,寓教於樂的讓社區民眾瞭解生態自然的各式樣貌。
112年(3 – 6月)
● 認識水源生態愛護水源保育/地點: 屏東縣牡丹鄉牡丹國小
本次宣導以有獎徵答的方式,經由影片播放記憶學習,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建立正確的水資源保育概念,從生活中培養水資源利用的概念。未來於宣導規畫仍會配合各年齡層針對水源保育等相關議題提出延伸課程,讓水資源環境議題可從小紮根,培養每個人對於生活環境優化的責任感,透過不同面向的環境議題,輔以正確的保育觀念,讓大家都能成為水源保育小尖兵。
● 部落文化推廣與生態環境保育/地點:屏東縣牡丹鄉牡丹村活動中心
牡丹社區具備良好的生態及水資源環境,持續與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合作。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表示113年度有意在牡丹社區成立溪流魚類監測調查小組,並設立溪流保護區域,由社區自主護溪巡守,以維護環境生態。居民對此計畫反應熱烈,表示支持,並期待能親身參與巡守工作,以實際行動守護家園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
113年(3 - 5月)
● 防災保育社區推廣與拜訪/地點:東源社區活動中心
拜訪屏東縣東源村的村長,特別邀請了維運社區有豐富經驗的牡丹村村長一同參與,並分享他們在社區運作方面的寶貴經驗。會議中,我們深入討論了社區的執行狀況,包括防災保育計畫的具體實施、生態保護的措施以及社區教育訓練課程的安排。透過這次的經驗分享與討論,東源村村長對於社區運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並獲得了許多實用的建議和啟發。這次會議不僅加強了兩個社區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也為未來加入防災保育社區有了共同發展目標。
● 社區環境探訪及資源盤點/地點:屏東牡丹鄉東源社區
與東源村村長進行社區環境探訪及社區資源盤點。
113年(6 - 8月)
● 社區(部落)與社區(部落)協力參與課題討論/地點:牡丹鄉東源社區
該社區地理位置獨特,水源豐富,且居民對於環境保護和防災意識較強。社區內部有良好的組織和協作能力,能夠有效配合各項保育與防災措施的推行,與村長進行課題討論。
● 有善化環境耕作與實作課程/地點:牡丹村活動中心
透過教育訓練,社區成員將更能理解和實踐可持續農耕的方法,逐步朝向友善農耕,減少農業活動對環境的不利影響,促進水源保護,更進一步凝聚社區力量,共同為保育與發展目標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