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緣起

為提升水文分析成果之品質及確保分析方法之周延性與一致性,水利規劃分署透過前期計畫,已初步確認水文分析各項計算方法及選用原則,並參考國內外文獻,檢討目前國內慣用之水文分析方法,並建議後續中央管流域之水文分析可參考國外作法,採流域半分布式降雨逕流演算,以更真實地反應流域降雨與地文因子之空間變異性,及其對流域內各控制點逕流之影響,以精進國內之水文分析作業。然而半分布式降雨逕流模擬其降雨量頻率分析、設計雨型與降雨逕流演算均與現行集塊式之作業流程不同,且有些參數目前國內尚欠缺、未更新或未完整,有需進一步探討。

計畫目的及預定目標

(一)計畫目的

為示範前期計畫所研擬之流域半分布式降雨逕流水文分析標準化作業流程,並評估其適用性,本年度將選擇一個中央管流域,參照前期計畫所說明之水文分析理論與計算方法,採用半分布式降雨逕流模擬,進行完整之中央管流域水文分析,撰寫水文分析示範報告書,並探討半分布式降雨逕流模擬在實際執行及後續推動上可能遭遇的問題或困難,提出因應對策或建議作法,以供後續精進及推展之參考。

(二)預定目標

建立水文分析精進方法整體操作分析架構,提供水文分析工作精進及推展之參考;成示範流域之半分布式降雨−逕流演算分析以及半分布式降雨-逕流模擬的適用性評估,透過實際分析操作,瞭解執行面及實務應用上可能面對的問題,提供後續推動之參考。

計畫方法

以前期(113 年)計畫提出的流域半分布式降雨逕流水文分析標準化作業流程為基礎,研擬半分布式降雨逕流模擬實務應用上之整體操作/分析架構,並擇烏溪流域為示範流域,利用美國陸軍工兵團(USACE)所研發之HEC-HMS水文分析模式,建構烏溪流域半分布式降雨−逕流演算架構,以示範前期計畫所研擬之流域半分布式降雨逕流水文分析標準化作業流程,並評估其適用性。

計畫範圍

以烏溪流域為示範流域。

圖1  川網路半分布式降雨-逕流演算示意圖

圖1  川網路半分布式降雨-逕流演算示意圖


圖2 規劃烏溪流域半分布式降雨−逕流演算之子集水區

圖2  規劃烏溪流域半分布式降雨−逕流演算之子集水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