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環境
台北盆地在清康熙年間猶為一個大湖泊,逐漸淤積成今日面貌,其中標高20公尺以下的面積廣達240平方公里,低窪部分約500公頃,標高接近海平面,甚至比海平面更低。先前自淡水開港以後,沿淡水河之艋舺 (今萬華)、新莊、板橋一帶漸成市集,二戰後,政府銳意建設此地區,工商各業急劇發展,人口激增,尤以台北市改制後,發展更形快速,成為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
台北盆地最主要河川—淡水河,匯集大漢溪、新店溪及基隆河,流域面積廣達2726平方公里,由於地形特殊,洪水量特大,而台北橋及關渡隘口段,河槽狹窄,無法暢洩,故颱洪時期,兩岸低窪地區經常氾濫成災。為保護區內650萬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地區發展,亟待辦理防洪計劃。

◆ 整體計畫
為了徹底消弭洪水災害,政府早於民國四十九年起即著手進行規劃台北地區整體防洪計畫,歷經長期研究於民國六十二年由經濟部水資源局統一規劃委員會提出建議方案報奉行政院核定﹐惟因工程費龐大﹐政府財政困難無法馬上執行。台北地區防洪計畫係採200年頻率洪水作為設計保護基準,沿淡水河及其支流兩岸興建堤防,因台北橋隘口沿岸房屋密集無法拓寬﹐因此開闢二重疏洪道﹐以分洪方法疏解新店溪及大漢溪之洪流。
本計畫洪流量,新店溪為10,300秒立方公尺,大漢溪為13,200秒立方公尺,兩溪會流後的淡水河洪流量為23,500秒立方公尺,另由二重疏洪道分洪9,200秒立方公尺,基隆河為關渡以下河口流量則為25,000秒立方公尺。
台北盆地最主要河川—淡水河,匯集大漢溪、新店溪及基隆河,流域面積廣達2726平方公里,由於地形特殊,洪水量特大,而台北橋及關渡隘口段,河槽狹窄,無法暢洩,故颱洪時期,兩岸低窪地區經常氾濫成災。為保護區內650萬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地區發展,亟待辦理防洪計劃。

◆ 整體計畫
台北地區防洪計畫自民國七十一年開始分三期進行,歷時十五年預定於八十五年全面完成,計畫總經費為新台幣一千零四十六億元。
其中,初期實施計畫已於七十三年辦理完成,貳期實施計畫亦已於七十六年辦理完成,參期實施於八十五年辦理完成。
[台北地區防洪一期工程項目及經費]
工程名稱 |
工程項目 |
工程數量 |
工程費(千元) |
防洪工程
|
三重堤防
|
4,257公尺
|
140,000
|
蘆洲堤防
|
4,558公尺
|
238,350
|
疏洪道堤防
|
左5,467公尺
|
1,245,000
|
|
右7,730公尺
|
疏洪道入口工程
|
乙座
|
160,000
|
排水工程
|
排水幹線
|
|
493,430
|
抽水站
|
|
250,570
|
疏洪道橋樑工程
|
|
|
1,450,000
|
用地、補償及其它費用
|
|
454公煩
|
5,922,089
|
總計
|
|
|
9,899,439
|
[台北地區防洪二期工程項目及經費]
工程名稱 |
工程項目 |
工程數量 |
工程費(千元) |
防洪工程
|
三重堤防
|
4,257公尺(加高4.0公尺)
|
371,000
|
蘆洲堤防
|
4,558公尺(加高4.0公尺)
|
435,000
|
疏洪道堤防
|
左5,467公尺(加高2.2公尺)
|
143,000
|
右7,730公尺(加高2.2公尺)
|
362,000
|
右2,368公尺(加高4.0公尺)
|
排水工程
|
五股排水計畫
|
|
1,855,000
|
抽水站擴建
|
2座(蘆洲、鴨母港)
|
146,000
|
疏洪道橋樑工程
|
台一線疏洪道高架橋工程(即重新大橋)
|
1,070,000
|
配合工程
|
中興橋改建
|
|
1,972,400
|
總計
|
|
|
6354,400
|
[台北地區防洪三期工程項目及經費]
工程名稱 |
工程項目 |
工程數量 |
工程費(千元) |
防洪工程
|
大漢溪堤防
|
26,850公尺
|
59,858,,000
|
疏洪道堤防
|
7,370公尺
|
水門
|
18座
|
排水工程
|
排水幹線
|
23,303公尺
|
11,700,000
|
抽水站
|
14座
|
橋樑工程
|
浮洲橋改建
|
|
3,310,000
|
103線橋新建
|
|
108線橋新建
|
|
拆遷安置計畫
|
|
|
2,049,480
|
大坑溪堤防缺口保護工程
|
|
|
46,000
|
大漢溪沿岸舊垃圾遷置造林計畫
|
|
|
5,259,200
|
貸款利息
|
|
|
17,380,000
|
總計
|
|
|
99,602,6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