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帶著無比敬畏及感恩的心,接下水利署署長這個重要職位,我敬畏未來水的工作所面臨的艱鉅挑戰,我也特別感恩我所承接的是非常優秀的水利署團隊,可以跟我一起共同面對未來的挑戰、共同來打拼。
回顧過去,水利署自水利局至今已78年,在這期間,我們經歷了93年的敏督利颱風、艾利颱風,乃至後來的莫拉克風災,以及104年的旱象,甚至是延續長達1年的百年大旱,水利署在黃金山署長、陳伸賢董事長、楊偉甫董事長、王瑞德副縣長以及賴次長等歷任署長的帶領之下,面對一次又一次的颱洪事件與缺水危機,以最快的速度降低災害損失,並陸續推動了各種解決方案,包含員山子分洪計畫、石門水庫整治計畫、易淹水水患治理計畫、曾南烏計畫、流域綜合治理計畫及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等一系列工作,不僅全面改善各縣市的防洪排水問題,也大幅提升了供水穩定。可以說,每一項福國利民的水利政策背後,都有一代又一代水利人的堅持理想與辛苦付出,這是一棒接一棒的典範傳承。
過去9年,在賴次長在擔任署長期間,引進廉政力量,不僅保護同仁免於各種威脅,也使很多工程得以順利推展,並推動多項前瞻建設重大計畫,已經充分展現出相當好的成效,在供水方面,已經增加每天237萬噸約2成供水量;在治水方面,縣管排水近20年來也由原來治理率19%提升至42%,主要淹水地點也都已經大幅改善。而賴次長所大力推動的各種創新清淤方法,也讓石門、曾文等重要水庫,庫容逐漸增加,我們水利署也因此在113年獲得傑出公務人員團體獎的殊榮。我要再度感謝各位前輩與賴次長把水利署打造成廉節與能力兼具的第一流團隊。
誠如賴次長所言,水利雖是古老的行業,面對的卻都是全新的問題。極端的氣候變遷、產業與都市集中發展、社會氛圍的變化等,我們所面臨的是越來越複雜的問題與挑戰。破而後立,我們這一代的水利人必須在艱困的環境中創造新的契機。
未來,我們將依卓院長指示:「新治水、新供水、降漏水」三大方向來努力,以流域整體概念,就水土林保育、防洪、供水、水質等面向,系統化處理,以有限經費達到最大的治理效果。
面對AI科技浪潮,我們會加強與相關產業界及學界合作,共同推動水利業務數位轉型及智慧管理,善用科技力量,協助同仁提升工作效能及防災應變能力。
隨著科技發展,國際上各項水利新觀念與新技術也日新月異,我們會持續加強與國際交流合作,透過相關課程訓練,開拓同仁視野,讓水利署與國際水務發展更加無縫接軌。
由於高科技薪資結構的差異,公私部門普遍存在缺工的問題,如何留住人才是當務之急。如何有效減少同仁工作量,並且建構友善的工作環境,我責無旁貸,也希望我們各分署、各組室的主管都能夠跟我一起集思廣益,共同來努力。
水利署長的擔子雖重,但我十分慶幸有優秀的王副署長及黃副署長能夠與我共同分擔,我相信在各位長官先進持續給予指教及幫助,一定可以讓水利署一流團隊持續展現良好績效,達成利國利民的重要任務及目標。
祝福大家闔家平安、事事順利,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