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現階段為階段性成果,僅供參考,後續將持續依大小平台會議、委員審查意見進行調整與修正。)

願景依照課題分為三個面向:水道與土地洪氾風險面向、藍綠網絡保育面向、水岸縫合面向。

並分述如下:

 

【A.水道與土地洪氾風險面向】
一、願景
  和平溪在河道部分主要以砂石運移為主軸,由於流域位置地處偏遠,單純以人力的方式並無法隨時掌握河道的變化,近年來科技防洪成為主流,智慧化遠端監視設備及技術快速發展,其相關設備技術在平時可提供河防結構物或河道變化的即時資訊,在颱洪時期更可作為防汛應變的重要依據。因此,「智慧防洪」是此面向的願景之一。此外,未來氣候的變遷可能對既有的河防結構物安全及相關應變標準作業流程產生影響,需考量不同情境下的風險管理,讓計畫區內的居民及產業都能不斷提昇經濟與生活品質,因此,「永續共生」是此面向的另一個願景。

二、目標
A1.河川水道暢通洪流
 1. 短期:
  (1)辦理河川斷面測量,針對淤積較嚴重之河段進行疏濬,建議未來3年每年疏濬100萬立方公尺
  (2)監測颱洪事件發生後之流路變化並檢討通洪能力
 2. 中長期:加強造林、植生及崩塌地復育

A2.面對氣候變遷挑戰
 1. 短期:以最新基礎資料建置水文水理模式,模擬2050年及2099年氣候變遷下之洪水位,並研擬因應策略
 2. 中長期:持續進行氣候變遷情境模擬,滾動式檢討相關因應措施

A3.市鎮聚落重要產業保護
 1. 短期:設置相關感測設備,每年汛期前辦理防汛演練並規劃疏散避難路線
 2. 中長期:依據氣候變遷的情境模擬成果,提升防洪構造物的保護標準

 

【B.藍綠網絡保育面向】
一、願景
  和平溪流域上游包含太魯閣國家公園、太平山森林遊樂區,支流楓溪上游則有南澳闊葉樹林自然保留區,流域範圍內擁有豐富之自然生態資源。相對地,由於社會經濟發展,上游和平南溪設有南溪壩引水發電,和平南北溪匯流口至河口沿岸則有多處礦區進行採礦,以及下游為河防安全進行之河川疏濬等人為活動,造成藍綠網絡面相面臨之課題。如何在人為活動情況下,同時兼顧生態保育,為藍綠網絡保育面向之一大課題,故本計畫以「生態和諧」作為此面向之願景。

二、目標
B1.生態基流量維護水域棲地
 1. 短期:
  (1)進行週期性生態棲地調查與評估,以佐證南溪壩基本放流量之合理性
  (2)楓溪因無固定流量測站,定性目標為枯水季無斷流情況
 2. 中長期:
  (1)若生態調查顯示基流量不足,則南溪壩需提升基流量。
  (2)楓溪枯水季流量觀測皆可達0.17 cms (十年重現期最低旬流量)

B2.洄游性物種生態廊道受阻
 1. 短期:整理或疏浚楓溪河道,維持楓溪全年能順利匯流主流入海
 2. 中長期:
  (1)可於南溪壩址上游發現建壩前之洄游性魚類(臺灣鏟頷魚、日本禿頭鯊及大吻鰕虎)
  (2)可於楓溪上游澳花瀑布處發現洄游性魚類幼魚

B3.水質不佳影響水中生物之生存
 1. 短期:大濁水橋水質測站,懸浮固體(SS)項目年平均皆可維持500(mg/L)以下,總磷(TP) 年平均達0.2(mg/L)以下
 2. 中長期:大濁水橋水質測站,懸浮固體(SS)項目年平均達乙類水質標準250(mg/L)以下,總磷(TP)達0.05(mg/L)以下

B4.人為活動影響陸域環境棲地劣化
 1. 短期:
  (1)環頸雉
   A. 台9線計畫生態調查,漢本樣區每年調查數量達10隻以上
   B. 潛在棲地範圍中,評估選定可行性較高之可恢復棲地處
  (2)紫芋蘭
   台9線環境監測生態調查,於和平路堤樣區每年發現紫芋蘭蹤跡
 2. 中長期:
  (1)環頸雉
   A. 台9線計畫生態調查,漢本樣區每年調查數量達25隻以上
   B. 透過棲地復育工作,可在除漢本地區外之潛在棲地,再次觀察到其蹤跡
  (2)紫芋蘭
   台9線環境監測生態調查,於和平路堤樣區每年發現紫芋蘭3株以上

 

【C.水岸縫合面向】
一、願景
  綜觀和平溪流域水岸空間,受到兩岸礦區採礦與河川疏濬之砂石車運輸影響,造成揚塵及水質問題,而支流楓溪近年僅剩一家礦區進行開採,澳花部落也以生態觀光作為未來發展目標,周圍現階段亦有幾項正推行中之環境營造觀光計畫。整體水岸縫合面向擬以水漾環境為核心,期能透過改善水域環境問題,建立舒適休息水岸環境,提升民眾親水意願,並藉整合周遭自然及文化資源,以楓溪沿岸與和平堤防區位為發揮主軸,塑造地區之水環境特色與魅力形象,故以「水蘊楓情」作為水岸縫合面相之願景。


二、目標
C1.下游河段揚塵問題
 1. 短期:和平工業區空氣品質監測站(和平車站)PM10日平均值無超標情況(小於100ug/m3)
 2. 中長期:和平工業區空氣品質監測站PM10日平均值皆可小於80ug/m3

C2. 部落社區水岸環境改善營造
 1. 短期:
  (1)澳花部落:楓溪枯水季無斷流情況,澳花橋兩側居民可直視對岸,不受河道草木阻礙視線
  (2)克尼布部落:整理現有和工二路堤後景觀,降低面向河川之視覺空間阻隔
 2. 中長期:
  (1)澳花部落:可常見澳花居民於堤岸休閒散步,澳花瀑布旅客人數可達每年30萬人次
  (2)克尼布部落:可常見居民於堤岸休閒散步,及遊客騎乘自行車

C3. 水域環境資源重整連結
 1. 短期:
  (1)楓溪周邊短期目標同C3短期目標
  (2)漢本驛站與和平DAKA園區旅客總人數可達每年185萬人次
 2. 中長期:和平溪左右岸整體風景區(包含澳花、和平地區)旅客人數可達每年200萬人次